帮助中心首页 > 卖房帮助 > 卖房留学,不是傻而是焦虑

卖房留学,不是傻而是焦虑

来源:安居乐业网 更新时间:2020-08-21T15:04:03 作者:小编

  卖房留学,不是傻而是焦虑

  近日,一则母亲以家庭能力无法承担留学费用为由,阻止女儿卖房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消息的主人公小莹已经26岁,并且在家待业一年。由于小时候在澳大利亚游学的经历以及对更多工作机会的期待,小莹坚决认为卖掉父母为其准备的房子以完成留学是最合理的选择。在此事件中,网友们大多赞同母亲做法,甚至有不少网友通过讲述自己艰难的留学经历来指责26岁的小莹将留学想得太轻松。

  房子与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多数家庭的两座大山。随着90年代自费留学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留学大军呈直线上涨的趋势。不少家长缩衣节食,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往国外。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留学,改变我的一生》等自述的流传,给无数的中国父母打了一针又一针的鸡血,更在无形之中给她们灌输了一种观念——“出国等于成功等于有未来”。

  然而,鸡汤抵不过现实的煎熬,终有变酸的一天。一批又一批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发现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如《长着翅膀的绵羊》等留学大热书籍中描写的那么美好。相反等待他们的是高昂的生活费、文化冲突、语言障碍;等到毕业的那一天,他们又会面临新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就业呢?国外就业,外国人的身份使得自己竞争力下降;国内就业又面临着数量庞大的同类竞争者同台竞争的局面。时过境迁,海外文凭早已不是当年的香饽饽。

  根据留学生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增幅为36.26%。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增幅为58.48%。但是,50%的回国人员的初次工资低于6000元,68.9%的回国人员不满意自己工资水平。于是,近年来《俄罗斯名校留学7年,回来找不到工作》《女生花200万留学家里卖房 回国被开2000元底薪》等新闻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然而,留学的困境似乎不能阻止家长们和孩子们对出国的狂热。我国留学人数一直增长。难道是中国的孩子们都对学术有着执着的追求?非也,根据留学大数据显示,26.2%的留学生为的是谋得好前程,21.8%的学生是为了领略不同文化,仅有12%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尖端知识。今日,国内还有无数个小莹似的人将房子卖,将宝押在留学上。难道他们的行为都可以用一个“傻”字和“不懂事”就可以概括吗?

  其实,疯狂留学浪潮的背后是焦虑——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对阶级固化的焦虑。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间收入的中年人是通过高考完成的阶级跨越。同时,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根植在人们的脑海。人们潜意识认为教育是实现阶级跨越最快捷的方式。然而,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学历,乃至研究生学历已然不能满足人们实现阶级跨越的要求。这在北大女生海投68份简历,入职一月便辞职的事件便可见一斑。连北大的学生都难以找到“符合阶级定位”的工作,那非北大清华的学生,如何在职场上体现自己的优势呢?出国镀金于是成为用时最少,效能最大的渠道。

  而对于那些希望实现阶级跨越的中间收入家庭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阶级的固化:除了资金的日益集中,教育资源集中也成为了明显趋势。家庭条件越好,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成绩也越好,如华谊总裁王中磊的孩子小学一年级便能接受全英教育等。在教育上不比富人家的孩子落后,似乎成为中间收入家庭应对阶级固化最后的有力武器——送孩子到国外,送孩子去和上层阶级的人做校友。

  看似不理智的出国留学,背后暗含着无奈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引导合理出国留学,政府首先需要正视中间收入家庭、中产阶级的诉求,采用相应政策缓解其不安全感,培育中产社会心态。


    安居乐业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安居乐业”或“来源:安居乐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安居乐业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安居乐业赞同其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