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首页 > 地铁房 > 购买地铁房的四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购买地铁房的四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来源:安居乐业网 更新时间:2020-12-22T11:25:26 作者:小编

  购买地铁房的四大误区你都了解吗?在跨入了“地铁时代”的南昌楼市,但凡是个项目,不跟地铁拉上点儿关系,不仅显得底气不足,甚至都不好意思跟购房者介绍。而轨道交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也使得沿线区域房地产价值重构,除了真正的地铁房之外,“我靠地铁”的概念满天飞,这不能不让购房者擦亮双眼,仔细分辨一下,什么样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地铁房,并理性购买。

购买地铁房的四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一、购买地铁房的四大误区:
  误区1: 离得近就是地铁房
  早在南昌地铁修建的消息尘埃落定前,不少看到了地铁商机的开发商就提前打起了“地铁概念房”的招牌。
  随着地铁1号线即将投入试运行,想要“傍地铁”的楼盘项目也越来越多,动辄就宣称这里是地铁几号线,然后标榜自己为“地铁房”,要么凭这个自抬身价,要么忽悠着购房者赶紧掏钱。
  但是,关于什么是“地铁房”,业内都有一套评判标准,一般来说,距离地铁站点步行5分钟可到达的房子称之为“正地铁房”;10分钟内到达称为“准地铁房”;15分钟内到达称之为“近地铁房”。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楼盘在缩略了数倍的交通规划图上标出来地铁线路,然后宣称这个离项目如何如何近,事实上,真正修通之后才发现,从小区大门走到地铁站竟然要半个小时,这算哪门子地铁房?
  误区2: 地铁房离得越近越好
  这个问题难免有人会问,楼盘离地铁太远了不好,难道离近了也不好么?
  事实上,凡事皆有度。国外一项研究数字显示,从安全性和私密性角度而言,社区与地铁站的距离少要保持200米,人流量较大的站口与社区之间则应距离300米左右,购房者不妨考虑步行时间15分钟可到达地铁站点的项目,这样既可享受地铁的便利,又可有相对幽静的居住环境。
  而且,现在地铁多在地下数十米建造,但辐射到地上的轻震依然存在。有业内人士表示,住宅与地铁距离过近并不宜居,地铁的震动、噪音会严重影响居住质量。具体来说,对于每天上班的年轻人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到地铁噪音的影响相对会小一些。对于那些想在地铁沿线买房养老的老年人,置业前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看自己能否适应地铁带来的噪音影响。
  误区3: 地铁房一定能增值
  毫无疑问,地铁开通将从时空两个维度改变城市运行模式,也客观上促成了沿线楼盘的价值重构。
  一般来说,已发展成熟的城市中心区由于原有区位条件已相当优越,在用地强度或性质未改变时,修建地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而接近城市的边缘地区,由于区位条件的改善幅度很大,土地集聚利用比较显著,故房地产价值的增长受地铁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越是交通不成熟的区域,地铁对周边地区产生的效益越大,房地产价格的升幅也越大。
  而且,城市中心区,由于其商业氛围已经形成,其增值的周期很短,而新开发区,增值周期则较长。地铁对房地产产生的增值可视为开通前预期心理的增值和事后实质效益两部分的合计。由于预期心理的增值容易受市场等因素影响,所以,地铁开通前是开发商炒作房地产价值的佳时期,但在此时入市的个人者,往往容易被套牢。所以对者而言,要警惕在前期过多透支地铁对房价的影响。
  误区4: 地铁房在手,全城我有
  一说起地铁房,普遍认知都是方便快捷,生活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客观上,地铁的开通,特别利好郊区的房子,但这绝不意味着有了地铁,在这里买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决定房地产的价值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交通条件外,还有市场、政策、规划水平、周边环境和配套水平等。房地产的升值不能单靠地铁来拉动,终还要看楼盘自身质素、周边配套、人文、环境等因素。甚至可以说,地铁只会给高品质的楼盘“锦上添花”,而不会给品质低下的产品“雪中送炭”。
  试想一下,你如果买房到了远郊,虽然可以乘地铁到市区购物、看电影等,但其付出的时间成本如何计算?而且,就目前郑州的地铁建设进度来看,达到覆盖全城的目标还有待时日,所以,本着“地铁房在手,全程我有”心态的购房者大可以省省了。
  另外,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铁的运行经验来看,高峰时段的人流量非常大,那么考虑远郊的购房者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自己能否受得了挤地铁的痛苦?
  上述就是讲述的选购地铁房的四大误区,你都学会了吗?如果您有相关的问题,可以电话留言咨询我们,随时为您解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安居乐业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安居乐业”或“来源:安居乐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安居乐业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安居乐业赞同其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