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周边配套/ 学校 /滁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所属性质:公立
  • 级别:区重点
  •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4001138189

  • 购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周边的学区房
    请拨打我们上边的免费咨询热线
    或者查看滁州楼盘信息
    更新时间:2017-09-23T15:04:27
学校介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下,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占地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院设有机电系、土木系、信息系、经贸系、汽车系、食品与环境系、传媒系、基础部、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45个,其中,有28个专业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2162人,教职工673人。   学院秉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持续强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办学声誉与办学规模得到快速提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32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7名,有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丰硕。建有中央财政扶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1门。   学院实践教学条件优越。建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大实训中心,下辖实验实训室9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800多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先后2次(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至今连续九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自合并组建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2344名,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茁壮成长,其中有不少已成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际合作。学院连续17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先后与安徽康佳、扬子集团、长电科技、东菱凯琴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订单教育、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合作关系。学院加强与滁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2013年7月,在滁州市政府的领导下,学院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共有成员单位102家),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以合作培养五年制专科人才为抓手,加强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四年,本校教师出版专著7部,出版教材167部,发表论文894篇,承担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课题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学院坚持多元发展战略。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65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服务。近5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17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6000余人次。   学院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肯定。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双师素质”软件类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市直企业招工帮办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院将立足滁州,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多元办学,以内涵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学院所在地---滁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滁州市坐落于皖东大地,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省的东大门,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东部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相连,南部与芜湖市、马鞍山市比邻,西部与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交界,北部接壤江苏省淮阴市、宿迁市。滁州市下辖两市、两区、四县,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人。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京沪铁路、宁西铁路穿城而过,沪陕高速、宁洛高速、马滁扬高速直通市域,形成承南起北,连接东西的立体交通网络。滁州火车站作为京沪高铁江北第一站,到北京、上海分别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中,规划有轻轨、城际铁路等14条快捷通道连接滁州。市内驱车一小时可达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   学院重视国际合作和交流,先后与德国的莱茵应用技术大学、迈哈根学院、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的加图立上智大学,美国的微软公司等国外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历史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0年6月筹建,2002年7月正式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系由原滁州市技工学校、滁州建筑工程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以及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等6所中专中技学校合并组建。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滁州市工业化发展进程和解决干部队伍素质低下问题的需求,滁州市先后创办了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建筑工程学校等几所中专中技学校和滁州市粮食干校等4所干部学校,这些学校为滁州市乃至全省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 和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到80年代末期,其中的一些干校学校基本完成了为行业开展干部文化知识补习和业务技能培训的任务,转而举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教育。由于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存在着规模小、重复办学、办学基本条件薄弱等问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加快滁州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完善我市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我市职教资源,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将原滁州市技工学校、滁州建筑工程学校等6所中专中技学校合并组建建成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生活(26张)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做好筹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汪国才为组长、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贺轩、市政府副市长沈维骥、林业精为副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筹建工作。同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筹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6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大会,对学院合并后的工作及筹建期间的人事工作作出安排,任命市政府副市长林业精为学院第一书记,王元龙为书记,华志丰为副书记、院长。原6校与其主管部门完全脱离,资产全部划归学院,并明确学院直接隶属于市委、市政府,业务上受省教育厅领导。合并后的学院在管理上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法人代表,统一领导班子,统一财务收支,统一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统一学院规划和基建。两年合并筹建期后,经评估合格,2002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现任领导   张 勇,院党委书记。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文学学士。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李柱梁,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男,汉族,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授。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财务、人事、外事、审计、招生就业、新校区建设;分管成教部(学院)。   吴大明,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 分管工会、教代会。   牛春雨,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女,汉族,196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 分管纪检、监察、计划生育、效能督察、岗责考核;分管办公室、宣传统战工作。   程一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副教授。 分管后勤管理、后勤服务、校园管理。   江 洁,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教授。 分管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评建、图书馆和师资队伍建设;分管职研所(科研处)。   汪 上,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产业经济学硕士,教授。 分管学生管理、团委工作,协助院长分管成教部(学院)工作。   陈学军,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讲师。 协助分管组织人事工作、岗责考核;分管关工委、离退休人员管理。   刘 宏,院长助理。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讲师。 分管安全保卫工作。   穆 松,院长助理、招生就业处处长。男,回族,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职业指导师。 分管技师学院工作。   学校规模   学院老校区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另有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院现有教职工4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15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含在读)71人,具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达72%。学院设有ATA软件学院、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基础部、中专中技部和成教部等一院四系三部。2007年秋季全日制在校学生6061人。   人才培养   设置高职专业45个,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丰硕。建有中央财政扶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1门。其中,汽车应用 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三大类12个专业被教育部等6部委命名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等四个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高专教改示范专业。同时学院还被设为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全国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全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软件工程培训基地、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滁州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培训基地、滁州市青年就业培训基地。ATA软件学院被美国微软公司评为其在华的示范院校。学院建有数控加工技术、电子商务、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工等8大实训中心,下辖高标准实验室(实习工厂)7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100余万元。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65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服务。近5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17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6000余人次。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际合作。学院连续17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先后与安徽康佳、扬子集团、长电科技、东菱凯琴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订单教育、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合作关系。学院加强与滁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2013年7月,在滁州市政府的领导下,学院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共有成员单位102家),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以合作培养五年制专科人才为抓手,加强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为学院题词:“育人铸魂,修能致用”表达了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对学院未来寄予了殷切地希望。   科研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我院教职工就编写教材78部,公开出版58部,其中主编26部,《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被指定为国家规划教材,另有5部教材被指定为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发表论文202篇,其中国家重点级期刊5篇,国家级期刊19篇。2006年9月《中国高教研究》公布上年在14家国家核心期刊发表高教科研论文数,我院居全国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第8位;承担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1项,院级课题32项;2006年,该院学报在全国社科类学报评比中获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奖项。   学术合作   学院积极拓展同国外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渠道,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先后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汽车、道路、桥梁技术大学、德国迈哈根学院、德国莱茵应用技术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美国微软公司、ATA公司等国外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搭建了互派教师讲学进修和互派留学生的桥梁。   学校地址   老校区: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南路64号新校区:地址:安徽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注:老校区为中专部,新校区为大专部)   院系设置   院设有机电系、土木系、信息系、经贸系、汽车系、食品与环境系、传媒系、基础部、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   专业优势:设置高职专业45个,其中汽车、软件、建筑三大类12个专业,是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大部分为两年学制,可提前一年就业或深造。 就业优势: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先后2次(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至今连续九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的毕业生除推荐到长电科技、东菱凯琴、滁州卷烟厂、西门子、康佳、安邦聚合高科、扬子、江淮汽车、长丰扬子等中外知名企业就业。优秀毕业生还将有机会受资助赴德国留学,软件专业优秀毕业生经考核合格有机会赴美国微软公司实习并有获得进入一流软件公司就业的机会。   技能优势:学院拥有国家级技能鉴定所,实行“一张文凭,多种技能证书”制度。建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大实训中心,下辖实验实训室9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800多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   地域优势:滁州市坐落于皖东大地,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省的东大门,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东部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相连,南部与芜湖市、马鞍山市比邻,西部与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交界,北部接壤江苏省淮阴市、宿迁市。滁州市下辖两市、两区、四县,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人。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京沪铁路、宁西铁路穿城而过,沪陕高速、宁洛高速、马滁扬高速直通市域,形成承南起北,连接东西的立体交通网络。滁州火车站作为京沪高铁江北第一站,到北京、上海分别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中,规划有轻轨、城际铁路等14条快捷通道连接滁州。市内驱车一小时可达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   办学特色   专业优势:开设适应市场急需的专业40个,其中汽车、软件、建筑三大类12个专业,是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大部分为两年学制,可提前一年就业或深造。就业优势:该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全省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学院的毕业生除推荐到滁州卷烟厂、西门子、康佳、安邦聚合高科、扬子、江淮汽车、长丰扬子等中外知名企业就业外,优秀毕业生还将有机会受资助赴德国留学,软件专业优秀毕业生经考核合格有机会赴美国微软公司实习并有获得进入一流软件公司就业的机会。   技能优势:学院拥有国家级技能鉴定所,实行“一张文凭,多种技能证书”制度,可对49个工种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地域优势: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麓、凤凰湖畔,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滁州自古人文荟萃,不仅留下韦应物、苏东坡、欧阳修、辛弃疾等人的历史足迹,而且还产生了朱元璋、戚继光、吴敬梓等无数名人;不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而且有开中国农村改革之先河的小岗村。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内的经济协作城市,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东大门”。   学生工作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是从宏观上承担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学籍管理、安全保   卫、军事训练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卫生等工作的中层行政单位。下设职业发展教研室、心理咨询室、武装部等部门。单位现有工作人员九人,分别分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处所有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为学院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所有工作人员正在过去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以良好的工作状态投入学生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力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培养该院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配合六月份的迎评工作并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院决定4月份在全院师生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月”启动仪式暨千人签名宣誓活动在教学楼前广场举行,各系部和学生社团的师生参加了倡导文明校园,提倡“十要十不要”的宣誓仪式,并在“讲文明,树新风,促评建,迎奥运”的大型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院长助理刘宏同志在启动仪式上向师生们发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倡议,院党委副书记施向阳宣布“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开始。   新校区   占地1000亩、可容纳12000名学生的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新校区以理性的规划结构、建设融入自然的山水校园之中,契合学校实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理念清晰、思路明确,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新校区规划设计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功能配置、技术经济指标等均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学院正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以期为学院评估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远的将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崭新的面貌为来自各地的学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幽雅、健康、温馨的学习、成才环境。   发展规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六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院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是教育发展的结构与效益,从总量到质量,从内涵到外延、从体制到机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2162人,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800多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专业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由最初的9个专业,已发展到45个专业;有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先后2次(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至今连续九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同时,努力拓展和争取各种教育资源,学院已拥有六大培训基地的资质:全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培训基地,国家高技术机电人才培养基地,汽车、软件和建筑三大类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全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科研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校教师出版专著7部,出版教材167部,发表论文894篇,承担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课题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还有师资培训、对外合作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地图

热门学校